1. <output id="626k7"><nobr id="626k7"><delect id="626k7"></delect></nobr></output><menuitem id="626k7"></menuitem>
        <ins id="626k7"><video id="626k7"></video></ins>
        1. 首頁
        2. 保險業200年
        3. 正文

        中國現代保險業的興起

        • 2020年04月18日
        • 16:09
        • 來源:
        • 作者:

         

         

         

         
             1685年,清政府開放海禁。西方商品經濟的浪潮開始沖擊中國幾千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體系。18世紀末19世紀初,以有“世界工廠”之稱的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列強大了對中國的貿易輸出。海上貿易的興起需要保險業的支持,作為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廣州,成為中國保險業的緣起地。
            1805年,由東印度公司的達衛森(W S Davidson)發起,在廣州開設了廣州保險會社(Canton Insurance Society)又稱諫當保安行
            到了1832年,廣州保險會社由達衛森擁有的寶順洋行(Davidson-Dent House)和渣甸(W.Jardine)及麥迪(J.Matheson)創辦的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Co.)兩家銀行掌管。1835年寶順洋行宣布退出后,諫當保安行由怡和洋行獨自經營。1836年,怡和對其改組,并易名為諫當保險公司(Canton Insurance company),繼續在廣州開展業務。1857年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并大力吸收華商股份。1881年12月在香港改組,翌年1月1日易名為廣東保險公司,重新開業。香港知名的公司在該公司都擁有一定的股份,獲利豐富。
            1835年,保順洋行退出諫當保安行,在廣州設立于仁洋面保安行(Union Insurance Society of Canton),又稱友寧保險行。該行在創立之初就允許華商附股。于仁洋面保安行主要承保股東的業務。該行沿續諫當保安行的傳統,每三年結算一次。6年后,該行在香港注冊,總公司也遷往香港,另在倫敦開設分行,業務也不再限于股東。1868年,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華記、旗昌等洋行加入投資者行列。1882年改名為于仁保險公司(Union Insurance Co.)。
            到1838年,廣州有洋行約55家,其中15家為外國保險公司(主要是英商公司)代辦在華業務。  
          
        美女18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