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和工程設計機構超資質范圍忽悠法院,沒有勘驗現場的人員在報告上簽字等
不要錯誤地認為委托法院網備案的機構就不會有問題
某些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和工程設計機構經常忽悠法院“只要與建筑有關的質量及事故原因、因果關系都能鑒定,可以出具農村房屋維修方案等”,由于《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已備案,一般人不會想到建筑質量檢測機構和工程設計機構會欺瞞法院,也不會想到沒有勘驗現場的人員在報告上簽字,更不會想到檢測機構不是鑒定機構,不能出具鑒定報告(應出具檢測數據報告或技術報告等)!
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質量檢測不是質量鑒定
國標《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檢測、鑒定”是并列的,檢測不是鑒定,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及住建部(廳)核準的檢測范圍中沒有損毀原因、因果關系等鑒定,損毀原因不一定是質量問題,檢測資質只能做檢測不能做鑒定,出具的是檢測資質證書附表載明的“檢測具體范圍、技術標準和每項檢測授權簽字人”的全國統一檢測專用格式并加蓋檢測專用章的檢測數據報告,不能用檢測資質核準之外的技術標準,更不能出具鑒定報告。
二、法院網備案工程質量檢測的是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不是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工程質量檢測不是與工程質量有關的都能檢測
1.為了保護個人隱私,法院網備案的專業人員的個人資格證書是不能查看的。法院網備案的每個工程質量檢測機構都有單位資格證書和專業人員姓名,但某些機構為了超范圍經營和指派無檢測資格人員或不是法院備案的人員,在法院網上的機構簡介及執業說明中夸大或誤導宣傳,在法院網上及報告書后面只提供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及住建廳頒發的單位資格證書的正本(第1頁),不提供載明有“檢測具體范圍、技術標準和每項檢測授權簽字人”的證書副本或附表,即使出具超資質證書檢測范圍、技術標準和非授權人簽字的報告,非專業人士也很難發現。
2.當事人對超資質范圍投訴舉報的,基層法院會說“鑒定機構是省高法審查備案的”,但省高法會說“法院網備案的是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資格證書都有明確的范圍,證書不是假的吧?省高法同意超范圍委托、超范圍鑒定、出鑒定報告了嗎?錯在基層法院和鑒定機構”。因此,一旦超資質范圍,責任只能由基層法院和鑒定機構承擔。
三、并不是每個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檢測范圍都相同,每個檢測機構都有政府主管部門核準的檢測范圍、檢測標準和授權簽字人等
舉例:根據住建部《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規定,每個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資質證書都載明有本機構的檢測范圍(如地基基礎或主體結構、鋼結構、幕墻、鉆芯見證取樣等)。特別說明,檢測機構到現場鉆芯取樣需要有住建部門頒發的“見證取樣”資質機構資質證書和不少于3個持有個人見證取樣資格證書的人員進行,并不是只要與建筑質量有關的所有項目每個檢測機構都可以檢測,檢測報告可顯示混凝土抗壓強度是多少,不能出具建筑裂縫是混凝土抗壓強度達不到C30造成的鑒定報告,所有工程質量檢測機構都不能出具建筑裂縫是地基基礎下沉或相鄰工地施工等原因造成的鑒定報告(尤其不能按國家標準或住建部標準鑒定農村“三無”自建房屋的施工質量)。由于法院網備案的檢測機構的專業人員沒有區分每項檢測項目主管部門核準的授權簽字人,在報告上簽字的人員中經常至少有一名不是勘驗現場的人員或不是法院網備案的專業人員。
四、工程設計機構不能設計維修包括農村自建房屋在內的“三無建筑”,建筑質量檢測或造價機構先受理“維修方案”再轉委托給工程設計機構(包括所屬機構)的做法既超資質范圍、又屬于最高法明文禁止的轉委托。
根據住建部《民用建筑修繕工程查勘與設計標準》,設計工程師應根據圖紙、批文等對房屋損壞部位查勘后出具維修方案,因此設計工程師根據建筑質量檢測機構或造價機構的現場照片等出具修復方案不符合該規定。由于農村自建房屋屬于“三無建筑”,沒有圖紙、批文、驗收等正規手續,無論設計工程師是否勘驗房屋,都不能對農村“三無”自建房屋出具維修方案。
五、判斷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是否具備鑒定資格的最簡單方法
單位證書和個人證書都載明有相應的“范圍+鑒定(評估)”,缺一不可(個人證書的范圍小于單位證書的范圍),否則就不能出具鑒定(評估)報告,即使法院網備案,也只能出具檢測報告或技術報告供法官判案參考,不要錯誤地認為委托法院網備案的機構就不會有問題!
第十一章 華麗轉身 1、遇到一個強勁情敵
5、另一片天地
【五部的故事I】30下集【張理剛與夏天】
【五部的故事I】30上集【張理剛與夏天】
【五部的故事I】29下集【明著算帳】
【五部的故事I】29上集【明著算帳】
【五部的故事I】28下集【對抗】
【五部的故事I】28上集【對抗】
【五部的故事I】27下集【感恩的心】
【五部的故事I】27上集【感恩的心】
中國人??偛猛跬⒖疲汗撅L險防控能力進一步提高,持續提高分紅回報股東
中再集團總裁助理雷建明任中國大地保險黨委書記
一地探索建立風險減量服務中心,抽查通報“提上日程”!釋放哪些信號
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4個月:四大類型產品共654款 渠道不暢讓選購有點難
3家上市險企披露年報投資端普遍承壓
香港94%新冠相關保險索賠成功,金額近9億元
銀行“拉客開戶戰”后 個人養老金業務留客難
雜談丨借助公安,整治退保黑產為何還不理想?
險企春招進行時 科技投資人才受青睞
記者觀察:保險消費有望持續回暖